棉紡會中學


​校長決心秉承「因材施教」和

「有品有為」的精神,讓學生發現自己是「閃亮的星星」

採訪: 符以達


棉紡會中學,創辦於1974年,位於葵涌。本著「因材施教」的精神,透過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教育方式,幫助學生學業增值,並能發揮所長。學校致力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及投放充足的資源,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,尤其著重啟導學生掌握和發展語文及資訊科技的能力,為他們升學就業及終身學習奠定基礎。學校以「勤、信、仁、義」為校訓,著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及身心健康發展,使學生能成為愛家愛國、富責任感及對社會有承擔的良好公民。

因材施教

「教育是改變人的未來,不管資源有多少,最重要用心培育,而我們特別提倡因材施教。」當時創校人士關心社會不同階層、不同背景、甚至資源不足的家庭,明白他們期望透過教育來培育下一代,因此而創校,黃校長指現時團隊繼續秉持創校的初心。當中老師特別因應同學的長處加以栽培,透過各種比賽,讓同學經過努力,實踐出來,讓他們展示成就,建立自信心。


初中支援

與其說初中支援讓新生盡快適應校園生活,學校更提倡透過給予中一同學各種活動,讓他們盡早提升各方面能力。一方面安排常規暑期銜接課程、課後支援班,另一方面把學校員工宿舍改造為「家舍」,全體中一同學均會參與「棉紡人家」體驗日營,自行負責買餸、打掃以及參與一切群體生活,以提升他們的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。黃校長認為,需要讓同學重新相信自己,獲得自信心及成功感:「同學們或許以往是有面對不同的挫折經驗,甚至認為自己『不行』,但經過體驗和經歷,會重新相信自己,重建自信心。」


核心價值:閃亮生命,有品有為

「人人總有自己的長處,往往只是這刻看不到而已。」黃定康校長堅信每位學生都能擁有閃亮生命,並做到有品有為:「就像天空有很多星星,但在香港市區很難看得見,這是否代表星星不存在?同學的情況也是一樣,即使學生目前看不到成就、看不到自己的『星星』,但只要引導他們,細心察看,他們都能發現自己閃亮之處。」黃校長認為「有為」不一定致富,而是貢獻社會。


對老師的想法

對於與老師的相處和要求,黃校長分享三個想法:一,老師需要關愛學生。「這種關愛並非純粹掛在口邊,或因為同學有好成績、好表現而關愛他們,而是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學生,學校讓同學有安全感,感到被愛,往後便能分享愛。」黃校長表示老師需要用心愛每位學生。二,校長自己以身作則,帶頭主動做好。「期望學生的表現如何?首先由自己以身作則。」黃校長更表示:「不用害怕在學生面前經歷錯誤,勇於面對就可以。『犯錯不用怕,成長要靠它。』這是我常常向老師和同學分享的金句之一。」三,對老師給予足夠支援。黃校長鼓勵老師發展和進步,工作上給予他們足夠支援。黃校長一有時間,就會關心每一個老師,了解他們的工作及人生目標,給予意見,幫助實踐老師的夢想。


最大動力:見證學生成長

黃校長時刻強調自己的理念是「以人為本」,從事教育最開心的事,就是見到學生的全人成長。他更分享一個深刻例子:「曾經有位高中同學,他因病接近失明,但他期望能完成公開考試。我們老師團隊盡力協助他,最終這位同學順利考完公開考試,並繼續升學。我有幸在他這段艱難時期,能夠陪伴他,鼓勵他。」黃校長一直堅信,教育並非「成績」先行,而是「育人」先行。當有足夠養份,每個生命都能閃亮。

©香港優質家長學會 Total Quality Parenting Institute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