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


劉校長提倡多方面支援

為學生裝備好自己

採訪: 符以達

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,創辦於1969年,位於觀塘區。學校以「明道立德」為校訓,努力於樹人育才的事業,期望學生能敦品勵行,奮力求進,俾能於現代社會中,能夠獨立思考、積極發展潛能、建立正確人生觀,明智決事之能力,進而成為學行傑出的良好公民。劉惠珍校長,在專訪中分享不少學校的特色。



多元共融文化

學校總共有24班,全校總共600多位學生,國籍包括中國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尼泊爾、菲律賓、泰國、斯里蘭卡、印尼、非洲、土耳其、埃及、法國、日本...等,劉校長非常重視共融:「我經常強調互相接納和尊重,以及包容對方,同學無論品行還是學術都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。」視覺藝術是其小一項措施在多年來讓多國籍同學更深入認識香港,例如學校鼓勵同學作出不同設計和帶領他們欣賞香港的「花車巡遊」,目的讓大家從不同角度認識香港之餘,學校更在2009年於「藝術教育獎」包攬金銀銅獎。另外學校提供多元文化課程,更與教育局及其他大專院校合作設計校本課程,如: 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。課程著重培養學生人際溝通、社交技巧及互相欣賞的態度。教師會於不同科目中加入不同國家的文化元素,讓學生認識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,培養學生對不同民族及文化的接納和欣賞態度。


英語教學

學校同學來自多個國家地區,劉校長稱學校為「多元共融英文小學」,對於英文教學的道路上走得更快。學校的英文科教師與教育局外籍英語教師組緊密合作,共同發展一套獨特的英文課程及教學法,以強化學生運用英文的能力。劉校長說:「老師分別來自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法國、巴基斯坦等,大部份課堂都以英文進行,學生浸淫在英語環境下,進步神速。」對於小學就面對英文為主要的課堂教學語言,義工記者問及作為本地學生,怎樣令他們盡快適應環境呢?劉校長分享在入學前,學校舉行「暑期學堂」予小一新生和家長,參加一個「非正式的預習班」,課堂以不同英文活動為主,讓同學先適應一下上課模式,到正式上課時就會更放鬆了。


探究學習方式

除了英文教學,課堂還多採用「探究學習方式」。「學生來自不同國籍,如果只坐在課室聽書,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學懂,因此我們鼓勵要自主學習,自己探索來體驗。」劉校長指學校積極鼓勵及推薦師生進行本地及海外教育交流活動,讓師生體驗不同社會文化,增廣見聞,提升學習及教學效能。例如早前高年級同學為STEAM學習做研究,主題「觀塘區」,同學透過到社區訪問議員等,得出「長者需要更多資源」的結論,然後創作不同設備,最後在課堂上匯報。劉校長指整個研究過程都是同學親身經歷來創作,這種學習形式更讓他們深刻。


小學階段已提早推行「生涯規劃」

學校期望學生裝備自己、以迎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,故推行「生涯規劃」 教育,透過不同的活動,協助學生為升中作準備,培養他們成為獨立及熱愛學習的人,當中包括批判思考、創意及創新思維的培訓。旨在培育學生成為具素質的世界公民、貢獻社會。「『生涯規劃』在中學階段有,但我們在小學階段就提早規劃。我們最主要先了解同學和家長希望選擇什麼類型中學、為什麼、有什麼考慮因素等。」劉校長表示了解學生和家長想法後,學校會安排中學校長和校友到校分享,助同學和家長了解更多資訊,從而作出更好的抉擇。


學生進步是最大動力

學校正不斷增值,劉校長在服務學校11年間貢獻不少。對於劉校長的原動力是什麼?她以兩點作為總結:「第一,自己和校董會與學校的理念相同。例如人與人之間距離越來越近、世界越來越細,讓孩子學會『多元共融』是非常重要的;第二,學生進步。當你得到收獲,會想繼續前進,所以看到學生進步,自己就擁有更大動力,想再做得更好。」

©香港優質家長學會 Total Quality Parenting Institute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