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


正面思維和用心教學,助不同族裔學生在港發光發亮

採訪:符以達

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,位於柴灣,創辦於1970年,以古蘭經及聖訓作為指引,致力推行全人教育,並為學生提供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及靈育六個方面的均衡發展。另外,又以培養學生熱愛重視和平及對萬物抱持友善關懷的態度。而自身層面,透過嚴謹的管教,深切的個別關懷,培養學生對生命抱積極態度,對自己有進取要求,能自重、自愛、自信,及尊重別人並致力學生發揮潛能。何秀賢校長從1999年開始服務學校至今,把這所伊斯蘭宗教背景學校的特點和學生情況,在專訪中分享。


不同國籍,民族共融

學校學生來自眾多國籍群體,除本地及國內學生外,包括巴基斯坦、印尼、也門、菲律賓、非洲等十多個國家。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辦學理念奉行伊斯蘭教,以古蘭經的大宗旨-「愛」,愛兄弟猶如愛自己,在德育和宗教課堂等教育同學。
當然不同國籍同學,總體擁有的宗教信仰更廣,學校也尊重不同種族和宗教。正因為學生來自不同國家,學校每逢各國節日,都鼓勵同學在早會分享其特色,甚至為響應尊重不同種族,例如尼泊爾「燈節」也是學校假期之一。而同學也會融洽地一起學習、一起打球等。
何校長表示,基於學校民族眾多這特色,學校從不同渠道教育同學要學習互相欣賞對方的優點,學習接納和資源分享。


語言課程選擇多

學生來自不同國家,學校的語言課程安排也有特色。除了常規中英文課堂,學校安排每星期兩個課堂時間,進行其他語言的教學。如果同學的中英文成績達合格水平,同學就可自行選擇在這段時間修讀尼泊爾文、烏都語、阿拉伯文和普通話等。「例如同學來自巴基斯坦籍,但由於他們在香港出生和成長,反而不懂自己國家語言。但若果他們希望學習,就可以透過此安排選擇烏都語,又或按照自己興趣來選擇。」何校長舉例闡述學校此安排的原因和好處。
另外,何校長也提到,沙地阿拉伯政府更出錢資助學校,聘請當地老師來授教沙特阿拉伯文,此舉也能推廣當地文化。何校長表示,讓學生學習不同語言可增加學生將來升學或就業的機會,而阿拉伯文及普通話在國際的地位不斷提升,學生若能好好學習這兩種語言,對他們將來有很大的幫助。


把學生特點轉化為成功道路

對於培育學生,何校長有一套看法,她認為正面看待學生每個特點,都可以轉化為他們成功道路。
何校長舉例子,曾經有一位女同學一直以來成績不太理想,還經常上課聊天,甚至喜歡與老師辯論。面對這個情況,可能很多人認為她不受教,寧願把時間留給其他學生,但學校老師提議讓她參與辯論訓練及不同校外演講比賽。在參與演講比賽的過程,該名同學事前親自搜集資料準備,雖然不容易但她卻樂在其中,她亦曾獲得不同獎項,並因此而建立自信心,不知不覺中更培養出她的閱讀及學習的興趣。她最終在公開考試中獲得理想的成績,畢業後入讀港大英文系。她非常感謝校長和老師發掘優點,她將來志願也希望成為一位老師,一同培育下一代。
何校長和老師都相信同學總有自身的長處,最重要是幫助他們發掘及發展出來。


建立正面思維

就如上段所說,教育是需要正面看待同學每個優缺點,更重要是讓同學同樣擁有正面思維,而何校長也十分相信學校充滿這正面氣氛。

此外,學校盛行板球,學校也鼓勵同學多參與,以及參與板球比賽,希望他們從興趣中建立正面思維,對於他們讀書、將來工作和生活也有幫助。

想多一步關心學生家庭

學校學生的家庭背景不一,大部份家長日常都忙於工作,往往未能安排太多時間和學校溝通,了解子女情況。面對有需要的家庭,何校長十分樂意進行家訪,多與家長溝通。
其中有些同學來自基層,家裡連基本的桌子也沒有,學校都會盡力協助,捐贈傢俬,希望每位同學擁有更理想的環境成長和學習。何校長表示她會鼓勵老師一起負上責任,用心對待每一位同學。


何校長總結服務學校的感受

何校長在學校搬遷校園後兩年,開始服務至今,她與學校一同成長和一同進步。「作為伊斯蘭宗教背景學校的校長,很多人看待伊斯蘭教可能並非全部正面,但我希望盡自己努力,把理念傳給更多人,正面感染同學。」少數族裔同學眾多,但何校長最開心是,老師也一起幫助不同民族同學成長,教育正確價值觀和發掘學生長處。

©香港優質家長學會 Total Quality Parenting Institute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